哆哩狗粮是不是天然粮?
“天然”这个名词在宠物食品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对犬用罐头食品制定的最初的FDA标准,这个标准规定,合格的罐头上必须标明“天然”(Natural)字样,后来这个定义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后来的发展并没有遵循着最初设定的轨道前进。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追求更多元化的饮食方式,于是除了“天然”之外,“有机”(Organic)和“野生”(Wild)等概念也开始出现在宠物食品的标签上。这些词汇的添加,让原本就复杂多变的宠物食品市场更加扑朔迷离。 那么,从“天然粮”到“人造粮”到底发生了什么?其中的转变又意味着什么?我们要如何来理解这些概念的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不论是什么品类(猫粮、狗粮还是宠物零食),任何商业化的饲料都有人工成分。因为无论是采用什么原料,无论是什么加工工艺,基本上都无法杜绝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这是由动物性食物原料(肉类及内脏)的天然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商业化饲料生产所不可避免的事实。
所谓“天然粮”与“人造粮”的争论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答案的话,那只能说——“天然粮”的人造率低于“人造粮”的自然率。 如果不考虑成本因素,仅仅从营养价值的层面来讲,完全天然的人造粮的确存在,而且也是可以实现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养殖户或宠物食品企业承担生产“天然粮”的所有成本。
以猪肉为例,目前较为理想的动物来源蛋白原料应该是经蒸煮处理后的冷冻鲜肉,然而优质的鲜肉原料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非常容易被动物食用,同时其气味也不易扩散,因此非常适合作为饲料食材使用。但如此完美的原料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太贵了!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许多猪肉饲料厂家会选择用热死肉(高温蒸煮半小时以上)或者冷冻肉来代替新鲜肉。虽然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会造成部分营养价值的损失,但在可接受范围内;由于气味可以被很好地掩盖,因此对动物食欲的影响不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所谓的“人造粮”其实正越来越接近真正理想的“天然粮”——在人工配料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加入各种营养物质,最大程度地模拟自然采食状态下的饮食结构。所以,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所谓的“人造粮”没什么可说的,它是“天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