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猫的几率是多少?

丰文乐丰文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寄生在动物体上,并通过咬伤及密切接触而引起人感染发病。病原体主要通过唾液和伤口感染,也可能分泌在鼻分泌物或泪液中。该病患病率高,尤其是野生动物,狂犬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

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系统,早期伤口部位的炎症反应,愈合后形成痂皮,其下炎性浸润持续一段时间,其表现形式多变化。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分三种类型。

1。原发性狂怒型(100%死亡)

前驱期可较长,但多数在3天,表现为行为异常,如眼瞪和追逐光亮,摇头,搐气,鼻口水信,咀嚼无花果或其他物质,咬硬物,声韵嘶哑,烦躁,不伴意识障碍。发作期间,攻击人或动物,无意识咀嚼,流涎。局部肌肉时挛缩,出现恐水,听到水声或见到水,都会出现咽挛,继而发生反胃呕吐,多不昏睡,但呼吸急促,瞳孔缩校患者多有怕光,发红,多汗,发热,流唾液等,唾液分泌稀薄,呈水样。

很少自觉有眩晕,无力,肢体麻木或感觉异样。病程短,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于3-7天后死亡。病死率达10%-20%。

2。暴力性痉挛型(25%死亡)

前驱期短,少有1-2天。除早期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继而惊恐,恐惧,嗜睡,倦怠,多汗,流口水,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少见充血,发红,多汗,四肢麻痹之外,大多数病人无局部神经麻痹或肌肉痉挛等症状和体征。病程一般较长。

临床较少出现严重的狂乱型攻击性行为。很少或几乎不见唾液大量分泌,嗜睡,呼吸深而快,瞳孔缩校常有舌咬伤。咬伤部位常为四肢及颈部。主要病变在脑部,多见于边缘系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脑水肿,萎缩型和出血型病灶。病程8-12或更长,大多有较高的病死率为15%-25%。

3。麻痹性虚弱型(几乎100%存活)

临床较为少见。前驱期长,持续2周,多表现为顽固的全身乏力,胃肠功能紊乱,如腹胀,腹痛,消瘦,腹泻,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舌咬伤,嗜睡,多汗,流唾液,惊恐,恐惧,多眠,呼吸浅而快,四肢麻痹,严重嗜睡。

多见于脑后部症状,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惊厥,尤其局限性痉挛性面瘫及肢体麻痹,或急性脊髓炎,肌肉萎缩,感觉异常,下肢瘫痪,多汗,流涎,少数病变可累及颈交感神经,引起头痛,眼球胀痛,胸闷,气短,心悸等。上述病变可互相重叠。病程中很少或几乎不见狂犬病所特有的症状,除呕吐,腹泻等症状之外,不发作时与健康人相似,很少误认为是狂犬病,极少损伤或咬伤脸部而不出现头痛,视力减退,发绀,喉痉挛等,但须与迟发型破伤风相鉴别。一般2周至3个月痊愈。病程最短1周,最长约2年,大多死于康复期。主要病变在脑及胃肠,病理有脱髓鞘及炎症变化。临床上很少死亡。

狂犬病可分狂怒型,痉挛型和麻痹型。临床上以第3型为最多。狂怒型有严重的狂躁症状,攻击人畜,情绪焦虑,无胃肠道症状口常流涎,唾液清稀,不发热,瞳孔较缩小。

痉挛型常有严重的神经肌肉症状和体征,口常闭合,不流唾液,常发作四肢和头部轻微的抽搐。此型临床上比较少见。

麻痹型又名温顺型或厌怒型。临床特征为:四肢无力,少活动,无兴奋、烦躁或举动异常,多汗,流涎。少见吞咽困难,可有疼痛感,不同程度胃肠障碍,逐渐出现肌肉瘫痪。眼直视,口流清涎,偶有抽搐,尿病。一般病程2周至3个月,甚者可延长至数月,预后较差,病死率达10%-20%。

凡被猫,狗等咬,抓伤,必须立即彻底进行清洗消毒,并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尤其遇到不知道疫苗是否失效期间及发病期猫狗等伤人,切忌盲目注射疫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