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物狗咬了会不会得狂犬病?
被病兽咬伤或抓伤后,潜伏期为0至15天,最长不超过三个月。一旦发病,病程为一至两周,死亡率几乎100%。据国外狂犬病研究中心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50万人感染狂犬病毒,其中150万人死于狂犬病毒,平均每天死亡4000多人,其患病率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印度每年有12万人死于狂犬病毒。我国狂犬病毒发病率连续20年居高不下,每年超过2000人死于狂犬病毒。流行病学显示,狂犬病主要见于野生动物,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家养的猫、狗等狂犬病潜伏期较短,多为两天至七日发病。动物实验表明,2周龄的幼犬也可患狂犬病。被狂犬、疑似狂犬或无法鉴别病性犬咬伤或抓伤的情况比较严重,如头、面、颈部、手部等暴露部位被咬伤,或除头面、颈部外的其他地方,有明显皮肤破损,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或严重寄生虫感染,等等,因多会合并感染,也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对于这类情况,应去医院及早进行正规严格的清洗消毒,并注射狂犬疫苗和球蛋白。
即使被宠物狗咬伤不是狂犬,如咬伤严重,也应当注射狂犬病疫苗,以防患于未然。但若被咬伤部位在颈部、头部等,而且确实没有出血现象,可以不必注射狂犬病疫苗。有出血现象,即使很轻微,也应当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症状很少出现在受伤后,平均约45天,最长可达数月。
前驱期:(1)发热,不适,疲乏,全身乏力等症状,可能与发热物质如狂犬病毒等所致,但一般很少严重。人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不会在10天以内。(2)典型的兴奋状态为,嗜睡、食欲不好、恶心、呕吐,狂犬病的其他症状陆续出现。(3)前驱期之后七至十日,或同时出现神经症症状的。
典型狂躁型:(1)狂躁型狂犬病起病急,在潜伏期后的十天内出现,但一般不超过十六天。(2)兴奋、烦燥,意志消沉,有幻视幻觉,谵妄,表情奇特,行为古怪,或无故发笑,或惊恐不安,或有幻觉,对声音或光刺激反应敏感。(3)常以哭叫,或入睡后觉有野兽听,易惊醒,或感到奇异、恐惧、有困感。
典型迟钝型:潜伏期后,大约10至14天出现,除发热,也可表现为头痛、腰痛,同时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感觉麻木,食欲差,睡眠不好,易疲倦等。神经症状未兴奋,或极度抑郁,或完全迟钝,或对声音和光线刺激特别敏感。
狂犬病传播渠道:
狂犬病主要通过唾液进行传播。临床症状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轻型狂犬病早期仅有疲倦,低热,头痛,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后期有怕光、怕水,怕声响,恶心,呕吐,出汗,心跳加速,肌肉疼痛,颤抖,谵妄,幻觉,嗜睡,烦躁不安,感觉变异,如感到被牵制,束裹着似不能自主其身体。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为局限性,局限在头部、躯体或四肢;精神压抑,惊恐,焦虑,狂躁,心情沉重,垂头丧气,或终日呆坐、沉默寡言;舌红、苔白,脉虚细。此为狂犬病的超重型。
狂犬病的流行特点:
人主要通过患狂犬病的动物(主要是犬)传播,其余较少见。病兽唾液及带病毒的神经组织,可能是一种主要流行途径。狂犬病毒可通过感染的伤口或粘膜进入机体,也可以在头面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通过与发炎的咽喉部接触而进入。其他还可能间接接触,如与患狂犬病的动物同池游泳,接触狂犬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用具、食物等都有可能交叉感染。所以,预防狂犬病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管理好病源动物。加强对养狗的专业户和流浪狗的管理,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家犬进行狂犬病毒gB基因检测,对检测阳性的家犬进行淘汰或杀。
2、彻底清洗伤口。在紧急条件下,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尽量把过多的病毒冲掉,但不一定完全洗净。对伤口不建议使用碘酒、酒精或者紫药水等药水进行消毒处理,那样会促进蛋白质变性,不利于恢复。
3、正确处理伤口。无论是被携带狂犬病毒动物咬伤、抓伤,还是感染狂犬病毒粘膜,都应迅速清除伤口处的污物和细菌,保持伤口的清洁与干燥。清除病毒是最关键的。可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直到清除掉污物和细菌,然后进行包扎。
4、及时接种疫苗。我国狂犬病疫苗分为两类,二类是地狂犬疫苗,用于暴露后预防;一类是注射狂犬病疫苗,用于预防。被狂犬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
5、狂犬病毒的检测方法。对疑似狂犬病患者,可以进行血、脑脊液、绒毛膜、痰、唾液、口腔溃疡分泌物等检测狂犬病毒。有条件的单位可对尿液或肝、肾、脑组织检测狂犬病毒NPC病毒。
6、加强疫狂犬病诊治、护理和狂犬病预防措施宣传,普及狂犬病知识,接受预防接种者要与医生保持联系,听从医生的安排,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排除发病的可能性,将危险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