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彩龟有旱龟吗?
目前,在自然条件下没有发现有巴西彩龟(Trachemys renicola)的亚成体和成年雌性个体进入休眠(即所谓“夏眠”)的现象。而雄龟在性成熟后,在非繁殖季节也会进入到所谓的“冬眠期”。 “冬眠”是乌龟类动物在寒冷、食物匮乏的冬春季节,所具有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此时,它们会停止一切活动、降低体温、减少耗氧量、以脂肪形式储存营养,来度过严寒和食物缺乏的冬天。当气候转暖、温度升高时,它们又会重新活跃起来。 对于生活在北美洲的中、北部的美国大湖区的密西根湖及五大湖中的乌龟来说,它们的冬眠期一般始于10月底或11月初,在次年的3月前后结束。而在南美洲的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北部等地区生活的巴西彩龟则有所不同。这些地区的春季和夏季气温较高,而秋季和冬季较为寒冷。它们的冬眠期实际上主要发生在秋、冬两季。而且,与北美洲的同类相比,它们可能并不属于那种“主动冬眠”的动物——即不是在气温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它们才会被动地开始进入冬眠状态;而是无论气温高还是低,它们都会处于“半冬眠”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它们是很少有可能“完全冬眠”的。
对于人工饲养的巴西彩龟而言,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即温度不高不低,适中),它们是可以常年保持活跃状态的;但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温度骤升或骤降,它们也是可能会受到干扰而“停止进食”的。从“不吃东西”到“吃食物”的行为变化,其实反映的是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 对于已经“停食”的巴西彩龟,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5℃(这个温度值因地域不同可能有细微差别),那么,即使它们在容器里翻跟头或在水族箱里游动,也不要将它们放回到野外。因为,这时候的野外的温度很可能还不足25℃!这对于已经“停食”的它们来说是很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