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寄生虫主要是什么症状?
蛔目异尖科动物。 生活史复杂,可经口、皮肤或伤口侵入人体,在消化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雌虫体内约有50个幼虫期。当虫体达到一定大小时,从肛门排出,在泥土中发育成稍大的幼虫。 当幼虫爬到植物的根部时,幼虫吸取根部的养分和水分,幼虫继续生长。其中部分幼虫从叶片上落入地面,又进入土壤表面下3-4cm处,在此处幼虫开始变态成棘头幼虫,然后进一步发育成具有致病性的成虫。当虫子成熟后,由成虫咬破表皮,钻出土壤,落到地上进行繁殖。 如果不做好杀虫工作,这些虫子会在土壤里不断繁殖并返回土壤中,从而影响植物的长势以及品质;如果人吃了未煮熟带有幼虫的蔬菜,会导致胃肠道不适,严重的会出现腹泻、水样便等表现。
抗寄生虫药可用阿苯达唑,该药对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作用非常明显。对于蛔目的寄生虫也有较好的效果,但服用该药期间应禁止食用可能含有寄生虫的动物性食物。也可用甲苯咪唑,该药对蛔目的寄生虫感染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小,孕妇也可以安全使用。 对蛔目的寄生虫感染,还有左旋咪唑,该药能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其能量缺乏,最终造成寄生虫死亡。
除药物驱虫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消毒粪便处理工具,勤洗手。注意生熟食物的分开,避免寄生虫的交叉传播,不吃生鸡蛋,不喝生水。
临床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 1 )幼犬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临场发病犬有食欲不振、食后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出现血痢,幼犬生长明显迟缓,毛焦肷吊,精神沉郁,常卧地不起,喜暖、喜扎堆,腹围大如圆球状,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随着病情加深,病犬因极度衰竭而死亡。成年犬发病后,无其他明显症状,仅见长期拉稀,日渐消瘦、贫血、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且逐渐恶化直至死亡。
( 2 )蠕形螨寄生在犬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引起螨病,影响毛发及角质物的生长,侵害部位主要是犬的头部、背部和胸部等处。幼年犬、老犬、病后康复期的犬和长毛犬极易感染。发病犬的毛根周围形成小疹丘或脓疱,有的出现红斑或湿性脱屑性 dermatitis, 小疹丘破溃后,渗出浓性或浆液渗出物、病犬皮肤增厚,龟裂、皱褶、脱毛、皮肤局部有红色或棕色痂皮并伴有剧痒,病犬经常抓挠、摩擦和舔咬患部皮肤,引起被毛稀少或脱毛、皮肤易撕裂和发生湿性脱屑 Dermatitis 。
( 3 )虱病发病初期,病犬怕水、怕阳光:患病后期,皮肤粗糙、增厚、色素沉着,患犬消瘦,贫血、幼犬发育不良,由于摩擦、咬和舔吸患病部位出现掉毛,甚至皮肤出血并发生感染。该病发生于冬季和春季,主要侵袭犬的头部、颈部、背部、胸部和四肢等处,一般很少累及四肢和腹下。
( 4 )蛔虫病幼犬感染蛔虫后,轻者无明显可见症状,生长发育缓慢,被毛粗乱无光泽; 2-4 月龄犬感染后,常表现为下痢、下血,幼犬体质虚弱,被毛粗乱无光泽,食欲不振,严重腹泻,生长发育停滞、异嗜,腹围增大,皮肤苍白、黄染以及呼吸困难等。幼犬严重感染后,可因肠道堵塞、肠扩张或腹膜炎而引起死亡。若蛔虫幼虫内游走时,可在肺部形成许多出血点,引起幼犬咳嗽。当蛔虫在肝脏内积聚过多时,可形成蛔虫性肝炎。
( 5 )犬绦虫病临床上以犬复孔绦虫和犬泡状带绦虫感染最为常见。犬复孔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犬蚤。犬因食入携带有头节即绦虫幼虫的犬蚤而感染。幼虫在肠内脱壳后即吸附于肠黏膜,并向上移至小肠上部,经 3-4 周发育为成虫。成虫不断排出孕节和虫卵,排的孕节可蠕动,犬常无明显症状,仅见到虫体从肛门爬出,肛周瘙痒、不安、焦躁等,常可引起消化障碍,并因肠梗阻引起大便秘结和食欲减退,重者可引起贫血、幼犬生长停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