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怎么拍x光片?
X线对于诊断狗的骨骼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X线的检查方法简单、直观、经济又有效! 那么如何给狗狗拍一张X光片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X光是怎样形成的: 当被检物体(比如您的爱犬)受到高能射线照射时,物质里的原子会被电离出电子,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被加速后产生二次电离和辐射,这个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并形成可见影像。 而我们在检查过程中使用的X线管发出的就是这种高能量射线——X线,当X线穿过被检动物身体时,一部分被吸收,未被吸收的那部分就形成了可见影像,我们利用胶片将这部分未吸收的“信息”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后,就能得到清晰的X光照片了。 如何选择合适的X线摄影条件: 影响X线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被照体的状态、组织的密度变化、X线的物理参数等.因此需要根据被检动物的体重、年龄及病变部位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X线摄影条件。 X线摄影的条件包括:
1.电压(kV):指X线机输出X线的强度。电压对X线的质与量都有较大的影响,低电压所产生的X线较软;高电压产生的X线较硬。一般家犬的胸正位摄影电压为60~75KV,腰侧位摄影电压80-90KV 2.电流(mA):指通过人体或物体的电流强度。它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管电压的高低,被照体与球管的距离,管电流和曝光时间,以及被照体组织结构密度等。小电流可使细小的器官如牙、耳腔等显影清楚,但对大的肢体、关节显影欠佳;大电流能使大的肢体、关节显影清晰,但对细小部位的显示较差。
3.曝光时间 (S):指从X线管发射出第一束电子流到停止计时的时间间隔,是使感光胶片曝光的必要因素。曝光时间过长,可造成软组织影像重叠,影响观察;但过短又不能充分使感光材料感光,不能获得足够密度、足够对比度的影像。为了达到理想的图像质量,应根据被检动物和所摄部位的差别来确定适宜的曝光时间。 4.焦--距:是指物体到成像底片中心之间的距离。它是决定影像形状的基本要素,是衡量影像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确定曝光条件的依据之一。不同的焦距会产生不同的影像形状:焦距愈短,则影像愈近景,愈清晰、完整、层次丰富;反之,则影像远景,模糊不清且变形较大。不同动物、同一动物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在不同时期的焦距各不相同,应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