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白色是什么情况?
正常人的耳朵里有耳垢(耵聍),呈淡黄色,油性,由外耳道皮肤腺体自动分泌排出;也有少部分人是干性,没有色状物或者仅有灰白色粉沫样分泌物。 耳道内有些许耳垢是正常的,用不着清洗,更不能自己胡乱挖耳。 有的人的耳道内有一层薄薄的粘膜,这层粘膜经常不断地更新着,形成一层薄的附着物,这就是耳垢。当然,这些耳垢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干燥结痂。 但有的人由于外耳道皮肤薄嫩,不能保持干燥,加上鼻腔分泌物经常倒流到耳道内,加之年龄增大,内分泌变化等因素,使得耳道内分泌物增多、粘稠,容易形成块状的耵聍。尤其是肥胖者,由于颈部周围脂肪堆积,更容易发生。 如果长时间不清理耵聍,会影响听力甚至导致中耳炎;对于“油耳”的人来说,最好还是定期清理为好。
一般建议:1-2周清洁一次。
清洗方法如下: 首先把头发全部梳向头顶,然后把沾有中性洗发剂和水(不要用太多,以免进水)的毛巾敷在头上,轻轻揉搓发根部,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如果用手指插入耳内轻轻搔抓,可使耵聍屑全部或部分脱离耳道,再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坚硬的工具去挖耳道,这样很可能损伤鼓膜或引起细菌感染,造成听力下降。 如果是鼓膜出现炎症导致耳鸣,可以用消炎止痛滴耳液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数次滴耳,每次3~5滴。
如果出现持续低音量耳鸣,建议去医院详细检查一下。 预防耵聍栓塞的关键在于保持外耳道干爽,避免积水。游泳或洗澡时,应避免耳道进水;洗头、洗澡时,也应防止污水进入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