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口炎会传染给人吗?
口炎(Oral inflammation)即口腔炎症,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疼痛,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局部淋巴结肿胀或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一、病因 1.牙源性因素 (1)牙龈炎:由于细菌造成牙菌斑形成,对龈缘和龈乳头产生破坏所致;
(2)牙周炎:由牙龈炎发展而来,病损范围扩大至牙床骨及周围组织。 2.非牙源性因素 (1)营养缺乏:维生素C缺乏症较常见,多因偏食引起,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及牙龈粘膜下出血;
(2)机械性损伤与过敏:如进食过快、咬合创伤、食物中尖锐骨头刺伤牙龈,造成急性牙龈出血,有的病人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可能诱发牙龈出血;
(3)内分泌改变:如月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结缔组织水肿及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4)血液疾病:有些老年人由于造血功能减退,会出现贫血、牙龈萎缩的症状,此时牙齿容易受伤,出现口臭和牙周炎;
二、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急性牙龈炎及轻度牙周炎的治疗,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有牙周炎的患者,在去除牙周炎病变刺激物后,应尽早修复缺失牙齿,保持牙列的完整性。
三、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可用盐水漱口,消除口腔细菌。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适量吃些豆制品,鱼,蛋类、粗粮、玉米、山药等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抵抗力。 纠正偏食习惯,特别是不吃主食的习惯。
四、护理 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刺激。 保持情绪稳定,因为长期精神紧张、抑郁可能促使溃疡发生。 有牙痛、口腔糜烂、口腔溃疡者应及时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