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身上流血什么止血?
血是流动在细胞间隙的液体,通过循环系统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给细胞,带走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 人和哺乳动物的血液属于液态的(除哺乳动物外,鸟类和爬行类的血液其实是固态的),由血浆、红血球、白血球等细胞组成。而鱼类等低等脊椎动物的血液却是固态的。这主要是因为哺乳动物的血细胞之间是没有细胞壁的,只有细胞膜保护,所以一旦破裂,就会混入血浆中形成液相。如果破裂数量多,形成较大的血块,就可以起到止血作用;
而鱼类等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其血细胞是有细胞壁的,类似植物,所以破裂后会在细胞间形成纤维状物质,这种纤维不易被凝血因子粘合在一起,所以难以形成有效的止血效果。 那动物是怎么做到自己止血的呢?其实,大部分动物都具有自动止血的功能。
当血细胞破裂时,细胞内的钙离子会迅速释放并激活多种酶,这些酶会水解细胞器中的ATP,产生大量的ADP,进而刺激体内磷酸激酶大量产生,导致血小板内的钙浓度升高,激活了血小板中的磷脂酶A2,使细胞膜上的脂质产生反应,生成前列环素I,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收缩,产生炎症反应,从而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速度降低,达到止血的效果。
不过这一过程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发挥效果。如果出血量较大,应该及时送医院急救。 值得注意的是,哺乳动物体中的骨髓与红骨髓具有丰富的造血功能,而脾、淋巴结等器官也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当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患有某些疾病时,全身各处的骨髓和器官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转移到受伤部位或患病器官,恢复造血能力,从而补充失去的血容量,达到止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