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结膜息肉,又称假性肿瘤(pseudotumor)或结膜囊肿(conjunctivalcysts),是指由结膜上皮增生形成的良性肿块。根据增生上皮的性质分为乳头状息肉、纤维瘤样息肉和乳头状-纤维瘤样息肉3种类型;根据病变发生部位的厚度是否超过角膜缘,分为厚基型和薄基型2种。 常见于20~60岁男性,多数无自觉症状,常有慢性结膜炎病史。单眼或双眼发病,好发于角膜缘、睑裂区及球结膜上下穹窿部。肉眼观察为灰白色或淡黄色隆起,表面光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可从微小结节到大如核桃。 虽然名为“息肉”,但并非来源于黏膜上皮,而是由于结膜上皮增生所致,故不能切除。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代谢异常或免疫功能紊乱等有一定关系。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病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病因:
1.炎症因素 目前认为慢性炎症是引起结膜息肉的主要刺激因子,多见于沙眼、葡萄膜炎、圆锥角膜以及长期配戴隐形眼镜者。上述疾病造成的炎性反应可引起结膜上皮下组织增生,并逐渐向结膜表面的隆起,形成息肉。其中,尤以慢性炎症后纤维化反应最为重要。
2.营养障碍 有研究认为维生素A缺乏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维生素A缺乏可能通过影响结膜组织的正常发育,进而导致结膜息肉的发生。锌和维生素E的缺乏也可能与结膜息肉的发生有关。
3.外伤 眼部外伤可能是造成结膜息肉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报道,在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病例中,75%伴有结膜息肉。其可能的机制为:外伤导致出血,血液进入结膜囊内而引起化学损伤;或由于外伤导致角膜或结膜擦伤,使细菌侵入而发生感染。 对于结膜息肉的治疗,一般首先采取药物治疗。对较小的结膜息肉,局部使用消炎药物,如托百士滴眼液等,通常能在数周内消退。
对较大的结膜息肉或反复复发的结膜息肉,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结膜息肉切除术和剥离术。对疑有恶变者,应及早进行全眼球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