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疫苗为什么打三次?
因为疫苗接种是通过刺激动物机体产生抵抗病毒的免疫力,而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随着接种次数增多而上升的,所以一般需要连续注射3针。 当然,如果是在疫情流行地区,为了尽快获得免疫保护而减少感染风险,可以在注射第一针疫苗后,间隔1及4周再接种第二针、第三针,这样的程序虽然比常规程序缩短了时间,但增加的注射剂数并不影响效果。
目前大多数国家犬类疫苗都是采用四针法注射的。 即第一针在出生后7-8周(2月龄)注射;第二针在第一次接种后4周(6月龄前)注射;第三针在第二次接种后4周(8月龄后)注射;第四针在第三次接种后4周(1年后)注射。这样接种的好处是可以使狗狗体内的抗体水平达到一个较理想的浓度,从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因为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逐步产生抗体,因此打完疫苗后,人体需要一个反应的过程,可能会有5天~10天的抗体空白期,在此期间狗狗仍可能会感染病毒,所以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清洁、消毒措施。
有些国家会建议每年定期给狗狗接种一次疫苗,以增强对疫苗的抗体反应和持久性,防止疫苗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更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但并不是每次接种疫苗都需要注射完整剂。例如在美国,如果上次接种的灭活疫苗时间超过1年或者上次接种的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则必须全部接种完成;而日本则规定,如果是接种的第2次或第3次,只需注射一半剂量即可。
总之,无论是选择隔1还是隔4周接种,都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速地取得免疫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接种了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疫苗只能提供针对疾病的特殊形态(病毒株)的保护,而无法杜绝其他未知变异的病毒源入侵。
除了积极接种疫苗外,日常做好犬只隔离、防护以及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仍然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