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的弓形虫一生排几次?
猫咪感染上弓形虫,一般会分为三个时期: 未感染期——在猫的消化系统中,存在弓形虫幼虫,但尚未发育成可以繁殖的阶段; 潜伏感染期——幼虫成功进入了细胞内并发育成有性生殖阶段,但不具备向外分泌抗原物质的能力,因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急性感染期——有性生殖阶段的弓形虫分裂增殖,产生大量具备抗原性的抗体,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症状。 一般只有在急性感染期才会发病,此时弓形虫会吸收机体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用于繁殖,导致猫咪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体重降低等。而在疾病恢复期或者长期潜伏感染的猫群体中,大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机体对于弓形虫已具备免疫能力,并且能够通过粪便将弓形虫幼虫排出体外进行繁衍,而其中大部分被寄生在胃肠道内的弓形虫幼虫由于缺少外界抗原的刺激,仍处于潜伏感染状态。虽然通过粪便可以排除一部分的弓形虫,但是也会有部分弓形虫幼虫残留在胃肠壁内,当猫咪吞入含有虫体的食物后,虫子经过复杂的过程再次进入体内循环,经淋巴结到达血液,使身体各个部位受到侵害。
一般来说,正常接种过疫苗且抵抗力强的猫咪,即便感染了弓形虫也能够慢慢抵抗清除,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猫咪感染弓形虫则较易发病。 目前对弓形虫感染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支持疗法,保持营养供给充分、饮水充足,同时辅以抑制寄生虫的药物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只有在猫体内才能进行有性繁殖,而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和猫)都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只能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也就是无性生殖)。
而在猫里面的有性繁殖又分为两个阶段。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的生殖叫第一代内生生殖,生殖之后产生的卵囊会从猫的肠道中排出,每1个卵囊内含有8个弓形虫。刚排出的卵囊并没有传染性,必须在体外经过2-4天的成熟过程后才具有感染力,这种具有感染力的卵囊还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具有感染力的卵囊到中间宿主的体内后,在小肠内继续进行分裂,产生大量的子孢子,这些子孢子会进入血液循环,然后扩散至全身。子孢子侵入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第二代内生生殖。生殖后产生的虫体一部分继续进行无性分裂,另一部分则先后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
这些具有感染性的虫体可随淋巴和血液再次播散,侵入其他细胞继续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而在猫体内的两个生殖阶段是不连续的,具有感染力的弓形虫经过其他动物或者人的体内进行第二代内生生殖和分裂之后,通过随淋巴管、血管进入肝脏、肺脏等器官形成包囊。
当这个包囊经过猫的肠道时,里面的虫体一部分重新进行第一代的内生生殖,一部分进行分裂,分裂后的子孢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内重新进行第一代的内生生殖。所以猫会再次排出卵囊。(一般感染弓形虫后,猫只在1-4周内排出卵囊,之后再极少排出卵囊,排卵囊时通常没有临床症状)。